东北最早农业机械化(东北机械化耕田)
1、年,农场归属黑河农垦局管理。1968年6月,农场被纳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第一师第三团的一部分。然而,1976年2月,兵团撤销,农场回归独立的农场建制,继续沿用“红色边疆农场”这一名称,隶属于北安农场管理局。
2、农场自然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草场、林业资源和煤炭储量丰富,山野产品和野生药材种类众多。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雪,夏季炎热,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年均降雨量554毫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3、建三江农场,即由建三江农场管理局管理区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三市一县相邻,系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黑龙江垦区面积的22%。
4、二九一农场的名称源于其历史背景,最初源于农建二师六团,这个团曾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九十七师第二百九十一团的部队代号。1955年6月,六团开始在集贤县东北部地区进行建场活动,以团为单位展开农垦事业。
5、公主陵牧场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947年,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国有农牧场之一,它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的东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
6、牡丹江农垦局、合江农垦局均由中央农垦部领导。1963年,牡丹江农垦局与合江农垦局合并,建立东北农垦总局(简称“东总”,直属中央农垦部),原两局所属的各农场统归东北农垦局总局管辖。1963年1月由省农管厅所属的金沙农场中分出而独立建场的北兴农场亦归属“东总”。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土地条件适宜:东北地区拥有广袤的平原,像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等。这些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块面积大且集中连片,为大型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能充分发挥机械作业效率。工业基础雄厚: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从社会经济因素来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因此农产品的商品率较高。规模化生产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动力,大型农业机械在大规模农田上的作业效率远高于人力和传统机械。交通便利使得农产品能够顺畅地运往全国各地,广阔的市场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动力。
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小题1:CD小题2:BD 试题分析: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所以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错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缺乏,复种指数低;但是,东北地区土壤肥沃,耕地后备资源充足,因为土地多,劳动力不足,所以农业机械化水平比较高。
1、水源充足:春季积雪融化形成的灌溉水源,有利于作物春季复苏和生长。 低病虫害:较高的纬度和较低的气温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林业发展: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有利于林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捷以及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此外,南部沿海的养殖业也因便利的条件而发展迅速。
2、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8%,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率超过92%,播种和机械化率也分别达到了95%和85%。2017年,该省的农机总动力达到5818万千瓦,拖拉机数量达到160.5万辆,其中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有6万辆。
3、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有着重要影响。春小麦的种植时间比冬小麦更早,能够更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春季低温。玉米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成为商品粮的主要来源。
4、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推广农业新技术,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通过这些努力,东北平原的农业不仅克服了不利因素,还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5、此外,东北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及年较差较大,这种温差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松花江、嫩江等河流的分布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从人为因素来看,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人均产量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赵光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的东北行政委员会通北机械农场由此诞生,后经过多次更名和调整,包括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1962年的归属省农垦厅管理。农场的地理位置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土壤肥沃,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业。
在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片土地承载着农业发展的历史记忆,那就是赵光农场。作为我国最早的农场之一,赵光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7年,当时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创建,最初的名字是通北机械农场。经过时间的洗礼,赵光农场如今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归属北安农场管理局管理。
赵光农场,作为我国首个国营机械农场,诞生于1947年,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创立,起初名为通北机械农场。为纪念在开辟通北工作中英勇牺牲的赵光同志,农场被命名为赵光农场,隶属于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的国营农场,直属北安农场管理局管辖。
赵光农场是我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农场,1947年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创建,原名为通北机械农场,后为纪念为开辟通北工作而牺牲的赵光同志,而改为赵光农场。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北安农场管理局。位于北安市境西部与克东县交界处,场部距北安市政府驻地37公里。
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创建于1947年,是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首开农垦事业的先河,是电影《老兵新传》的故乡。农场地处秀丽的小兴安岭南麓,美丽的乌裕尔河畔。全境分布北安市中部,克东县东部,滨北铁路和绥北公路横穿农场腹地。农场区域内拥有人口3万人。
1、历史因素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自上世纪便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早期的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仍集中在此,持续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因素 东北地区地势相对平坦,适宜大规模农业的发展。
2、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且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咸同以来从“弛禁”到全面开禁造成的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开垦加速以及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构成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基础,为城市化提供了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物质保证。
3、东北三省的城镇化率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迅速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北地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率的提升。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方面,近年来,东北三省的高考人数显著增加,大学在校生的人数也大幅上升。
4、三个方面:第一,东北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土地环境造成的。东北土地大多为肥沃的黑土地,且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温差较大。这都是天然的适宜种植业的环境。第二,东北人口密度大致为每平方公里100人,人口密度较关内各省少,所以人均土地面积比较大,此外,东北城市化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