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苏联农业机械化设备有哪些(苏联的农业)

2024-08-26 17

能否介绍一下苏联的农业发展

第三,工业基础好。苏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工业基础较好,是世界上第二工业大国。发达的工业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第四,劳动力资源雄厚。全苏7亿人口中,农业人口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农业劳动力约2,50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是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苏联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拥有发展多种农业经营的各种有利条件。其人均耕地为0.86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的4倍;人均牧草场为41公顷,比世界人均数多85%。

农业生产集体化:在一五计划前,苏联农业仍以个体农业为主,而在一五计划后,苏联政府积极推行农业生产集体化,将农民组织成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庄。这种集体化的经营方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集体化经营与农民个人利益的矛盾等。

在1928至1937年的十年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些计划对苏联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深远的变化。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在这一时期迅速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的工业在这段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就。钢铁、机械制造、电力、石油化工、汽车、拖拉机、航空和军事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苏联在强化军事的同时,丧失了其农业基础。农业是畜牧业、轻工业发展的前提,而这些又是重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忽视农业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崩溃与解体 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最终在1991年解体。解体后的俄罗斯,尽管资源丰富,但在经济上面临重大挑战。

没有生产力的相当发展,就先行变革生产关系,这必然导致生产关系,即集体农庄的瓦解和失败。最后,集体化作为社会主义农业化的大方向虽然不错,但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并不是通向农业大生产的正确之路,集体农庄制度也不是一条吸引个体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正确之路。

苏联农业集体化与工业集体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1、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等首创的,又称为斯大林模式,他影响着苏联30年代到90年代的兴衰。工业集体化和农业集体化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农业集体化把农村劳动力集中起来,这样就有更多的劳动力,于是就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

2、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集体化做铺垫的,因为苏联成立后土地仍然掌握在富农手中所以要那他们开刀,斯大林是采取的暴力手段干预的。

3、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运动的必然继续,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深刻的农业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评价主要肯定了农业集体化在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然而,我对这种看法持保留意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评价。

4、因为当时西欧各国的工业远远发达于苏联,苏军的装备极度落后,无法与敌视它的资本主义国家抗衡。因此,他需要优先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

5、是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的两项极为重要的计划和运动。该计划的初衷是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改变农业生产的旧有模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俄罗斯轻工业什么产品依靠进口?

1、在俄罗斯,轻工业方面,所有日用品都是依靠进口的。在俄罗斯,轻工业的哪些产业是依靠进口的?在苏联解体前,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俄罗斯由于经济上对资源的依赖,也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俄罗斯经济总量从苏联解体时占美国的30-40%下降到现在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2、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农业产品则占国家全部产品的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46%。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3、因而,俄罗斯除开发展趋势中低端的芯片工业生产外,所需民用芯片,绝大多数都需要靠进口,对她们来讲,按需购置要比自身转型发展芯片工业生产,非常容易的非常多了,也是现阶段比较有效的方式。俄罗斯芯片的创新之路那麼,俄罗斯芯片的创新之路在哪儿?可以信赖的自然并不是欧美国家。

4、除棉布和纯毛布料及一些产业用纺织品外,俄罗斯的丝织、人造丝绸、家用纺织品等主要依靠倒爷从中国、东南亚和土耳其进口。俄罗斯自上述国家的进口分别以年均25%、10%和8%的速度增长,并在今后5年内保持原有增长率以上的依赖程度。

5、俄罗斯的轻工业产品主要是从中国进囗,从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在远东俄罗斯倒爷们就源源不断的从中国购买价廉物美的各类轻工业产品进行倒卖。

80年代美苏工业技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

苏联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与美国差距更大。一个苏联钻井队钻井1万英尺要用14个月,而美国只要34天。苏联的地震勘探设备最多能探测7千英尺,而美因至少可达1万英尺。美国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也比苏联先进。森林工业在苏美两因都是重要的工业部门。美国的森林工业早已实现了机械化。

总体来说,苏联最巅峰的状态应该是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个时期,此时的苏联在经济、军事、航天、科研领域与美国差距最小,而且在某些领域还占有优势。不过,苏联政府没有把握机会,在军备竞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忽视了轻工业薄弱,经济畸形,国家腐败,个人独裁等众多问题。

按此法估算比较美、苏两国的战略核武器破坏能力,由于当量小于百万吨的核战斗部枚数,美国多于苏联,两国的差距并不很大。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核武器上的发展,这一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而德国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虽然也有德国军人善于作战的品质,尚武的传统,其实也有着科技的支撑,正因为如此,二战结束后,美苏不遗余力想要从德国把人才都挖走。